上周,为了摸清中国的外贸出口现状,我特意到长三角调研了一番。
花艳江秀,烟雨江南果然名不虚传啊。我赶紧发了条朋友圈。
然而,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初夏的宁静。
原来是老朋友王姐。她是某世界500强的大中华区人力资源经理,快要到知天命的年纪了。
她看到了我的朋友圈定位,喊我去上海喝喝茶,见个面。
虽说是喝茶,但在电话里,她表现得有点着急。出于好奇,我赶紧动身去了上海。
一见面,王姐就抛出了一个重磅问题:据说现在存款利率是建国以来最低啊,银行的钱怎么处理,侬晓得伐?
王姐指的是最近国有大行和中小银行纷纷降息,全国整体利率创下了历史最低水平。
以定期存款来看,现在中国的银行1年期、2年期和3年期的利率大概分别为1.65%、2.05%和2.5%,越是中长期的存款利率跌得越猛。
一边是不断走低的银行利率,一边是利率相对高一点但又很难抢到的大额存单。我看了看王姐的账户,一些好点的单子她也只能先预约等着。
王姐其实不是真焦虑自己的钱会贬值,她之所以会找我聊这个,肯定又是在平常的下午茶会中被其他焦虑的太太们感染了,想弄清楚到底咋回事。
我跟她说,存款利率在降,是为了贷款利率下降做铺垫。但是低利率的趋势这几年一直在加深,从各类官方利率到各类投资产品的利率都是如此。
王姐真正需要思考的,其实应该是怎么把握当下的机遇,为养老的钱早做打算。与其担心现在的钱会不会贬值,不如想办法提高未来的钱的价值。
除了配置商业保险,国家推出的个人养老金也可以考虑考虑。
王姐表示,去年以来都时不时有听到个人养老金的消息,但因为工作忙,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研究。
我又一次举起茶杯,心里不禁感慨,像王姐这样的群体真是太典型了。虽然拥有一定的资产,也有耐心去选择投资品,但因为缺乏理财的知识,被迫迷失在良莠不齐的市场信息中;亦或是太忙,只能从身边的固有圈子去获取信息,迫切需要一个筛选的过程。
而且比起收益率的高低,她们更重视生活的体验和服务,所以要是规划养老的钱,肯定得留出一部分支持她到处去旅游,到处去吃好吃的,最好还能每个月领到一些优惠券和免费体验的项目。
这样的“新养老群体”在未来中国将会越来越普遍:
他们前半生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例如资产在千万以上的家庭。他们也会实时了解未来的养老趋势,懂得提前规划养老,重视养老质量,是他们的显著特征。
银行想要征服这个群体,拼折扣远远不够,在增值服务方面也得卷起来。
思索良久,我放下茶杯,跟王姐介绍了上海银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和丰富的增值服务。
这不仅因为上海银行立足上海,资产规模全国前三,还因为我从这家银行身上看到了中国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难能可贵的一种特质:
有温度,以客户为中心。
在上海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王姐曾经收到过上海银行打来的电话,亲切地提示她们要减少外出、减少聚集。但在特殊时间接到这样一个特殊的电话,让她们在意外之余有些温暖。
不仅如此,上海银行甚至把服务卷到了“95594”客服热线,把“敬老专线”前置。王姐对我说,这样的设计在她用过的银行客服服务中还是第一次遇到。
这些细节,让客户们有了实打实的被理解、被重视、被照顾的感觉。
其实早在此前,上海银行就已在陆家嘴论坛中提到,过去谈到普惠金融,更多的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但现在,要更多关心个人用户了。
如何以客户为中心?上海银行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
1、为客户精挑细选优质产品;
2、提供高频高质的服务和认知陪伴;
3、用数字化转型优化客户体验。
上海银行不仅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跨省业务,还成为了首批获得“跨境理财通”业务资格的城商行,另外上海银行更在这几年勤于修炼“内功”,重新变革自己的财富管理业务,基于不同家庭的不同发展阶段,严选产品、时刻陪伴、在线赋能。
第一个方面,上海银行重新打造了自己的产品体系。我发现在为客户挑选产品和投资工具时,上海银行有三条优中选优原则。
原则一:关注市场变化,及时回应用户关切的话题
今年,国内经济和市场的回暖和海外市场的流动性危机交织在一起,债市走势扑朔迷离,单一品类的资产往往难以应对市场环境。
针对这一变化,5月18日,上海银行通过投教文章,为用户详细介绍偏债混合型基金的构成、挑选方法等等。市场环境变了,选品策略也要随机应变,上海银行就为客户们充当了这个感知市场变化的“探照灯”的角色。
原则二:跟头部机构合作,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上海银行合作的金融机构数量超过一百家,与公募基金排名前20位的头部机构已经全部开展合作。
在上海银行的官网上,你不仅可以看到多家国内知名基金管理人的产品,也能看到上海银行基于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发售的独家产品,涵盖理财、基金、保险、贵金属、信托、国债等。
上海银行官网上架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和湾区居民全球多元化投资,上海银行成为了率先布局“跨境理财通”业务的城商行之一。从内地市场到全球市场,上海银行已经形成一个极其丰富的优质产品池。
原则三:强化销售服务,把控售前售后全流程。
上海银行对各类产品全流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售前服务专业,能够根据客户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给出专业定制的产品方案。在售后有温度,市场波动时能做好客户情绪安抚与服务陪伴。
第二个方面,上海银行这支有温度的客户经理队伍,在服务陪伴上做到了极致。我给王姐分享了另一位客户张姐的案例:
上个月,张姐孩子的口腔关节突然非常疼痛,咬合十分困难,有时还伴有头晕、耳鸣等症状。张姐带着孩子先后去了口腔诊所和某三甲公立医院,医生们提供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但都没有解决问题。
张姐很焦急,这时候她的老公想到上海银行私人银行“致尚服务”增值服务体系中有“就医协助”这项,可以推荐医疗专家,并帮助预约挂号、陪同就医,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拨通了上海银行24小时客服热线95594。
电话接通后,值班人员立即将客户的需求转到了私人银行合作的某全球知名第三方专业健康医疗机构。该医疗机构详细了解了客户的症状、诊断、就诊人信息后,立即推荐了上海头部口腔科室里,专门看各种疑难颞颌关节紊乱的主任医师Y主任。
但Y主任每周只有半天专家门诊,最近一次门诊已经约满。考虑到张姐的急切心情,上海银行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们联系上了该医疗机构的医疗网络组,安排某位同事在一天内争取到了加号名额。
该同事提前一天亲自上门拿到张姐孩子的身份证件。在就诊当天顺利挂到了Y主任的号,并根据经验预估了排队等候时间,在离就诊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通知张姐带着孩子前来医院就诊,张姐到达医院后十五分钟内就顺利见到了Y主任,并再次预约了复诊时间。
经过治疗,孩子的病情有了极大好转。
上海银行以人为本,服务呈现温度,还体现在高频高质的线下沙龙和线上直播间所带来的投资者教育。
上海银行推出了“权威面对面”直播课堂,在线上进一步与财富大咖零距离交流。
去年,上海银行依托“上银直播间”线上平台,推出上银财富在线服务,服务涵盖不同场景,名称也非常直接——“健康不要停!”“运动不要停!”“教育不要停!”“文化不要停!”……传达出一种在居家期间也可以保持投资的信心,也是满足客户“财富之上”需求的又一体现。
上海银行还会以特定的主题来增强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比如举办“基金定投节”“财富保障节”等全网点覆盖的线下沙龙。在2022年的“上银财富保障节”活动期间,上海银行举办了320多场线上线下客户沙龙。
未来,中国的金融系统一定更加润物细无声,一边坚定浇灌实体经济发展,一边紧密陪在客户身旁。
第三个方面,上海银行坚定拥抱数字化转型,有很强的线上能力。
客户在手机银行上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财富评估、家庭保障评估等,使用体验非常便捷和智能。事实上,上海银行借助“云网点”,服务的客户量是以前的六倍多。
详情请询95594或您的客户经理
从严选产品到坚定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上海银行优质增值服务的全部。
2016年,上海银行推出了私人银行黑金卡体系。
黑金卡用户可以享受四项致尚尊享级服务。
一是享受高端的专属理财产品推荐,涵盖头部机构精选的基金产品、非公募类产品和优质期缴保障保险等。
二是可以在手机银行app上切换为“尊享版”,得到由私行顾问、投资专家、法律专家、财税专家共同组成的顾问团提供的定制化家庭资产配置方案,以及上文提到的“就医协助”服务等。
三是一些非常实际的有获得感的权益,包括减免一部分外汇转账汇款手续费、专门安排的特色体检、高端机场服务。每年新年还有一次新年礼遇,给客户财富之外的服务与帮助。比如今年是一个保健品组合套装,包括四款知名品牌的保健品。
四是不定时的财富交流活动,看懂宏观趋势,解决财富保护和传承的一系列问题。让每一次线下的一对一交流都精准戳中痛楚,“对症下药”。
详情请询95594或您的客户经理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发展至今客户的需求已变得非常多样化。通过设立慈善基金会,将积累的财富经过常规合理的渠道流向需要它的地方。在这种第三次分配之后,客户还能在精神层面收获更大的价值。如果金融机构恰好能成为这个渠道,那就可以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一直陪伴客户。
早在2018年,上海银行推出了“慈善投顾”系列解决方案,专门满足客户对增值服务、交流平台和人文关怀的“财富之上”的需求。实际上,截至目前国内资金规模最大的慈善信托就是由上海银行落地完成的。
与私人银行黑金卡体系相辅相成的是,面向更广泛客群的“S+”会员体系。
上海银行“S+”会员,是一个针对上海银行借记卡客户的成长体系,通过维持或提升资产量,每个月享受不同的权益,跟王姐这样的追求生活质量的“新养老群体”十分契合。
“S+”会员拥有两个层次的福利,一个是非常直接的一揽子权益。
另一类福利是每个月通过完成各类任务获取相应数量的“星星”,积累“星星”兑换礼品。
注:“s+”相关活动请于上海银行手机银行
搜索“s+”了解活动细则
这是一个阶梯式的会员体系。资产等级越高,可以享受更高的权益价值;积累的“星星”越多,也可以兑换更高价值的礼品。现在新开户还能享受额外的新户福利。
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金融机构息差逐渐缩水,整体利率越来越低,居民财富保持增长,这是我们这代人正在经历的大趋势,也迫使着金融机构转变自身定位。同时,财富管理业务轻资本、弱周期、高成长、高利润的特性也有望成为商业银行的新增长引擎。
据麦肯锡预测,2025年中国个人金融资产整体规模有望达到332万亿元,2020-2025年均复合增速将达10%。
中国财富管理的“大航海时代”,才刚刚开始。
我告诉王姐,从严选产品到数字化转型,再到至臻体验的私行服务,背后其实有一条不可逆转的暗线,那就是小而美的精品路线。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高速增长的环境已经切换成新常态,之前靠堆规模、堆总量的打法必须改变。
十年前,上海银行将“精品银行”作为自己的愿景,在打磨产品和增值服务方面狠下功夫。
在返回深圳的飞机上,我才猛然意识到,王姐身上那种独具一格的海派文化气质,开放睿智、崇尚精致、创新求变,跟想要打造“精品银行”、稳重但又不断打破自身边界的上海银行简直是天作之合。
我把这个意思微信发给了王姐。她回复我说,正准备在上海银行开个养老金账户呢。
嗯,果然是行动派。
去年,在财富管理方面,也有不少上海人果断做出了调整。而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也许正是靠着这份直面未来的勇气吧。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上海银行服务信息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