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雷军的小米汽车,越过山丘了吗?

易车网2024-08-26 21:15:21  阅读量:3640   阅读量:15979   

“小米的故事继续

大家都说,雷军是手握爽文男主的剧本。

1969年出生的他今年55岁,他的故事似乎可以简明扼要的关键词就可以说明白,说清楚了。

离高考满分总分仅仅差的10分;不去清华,北大选择了武汉大学;22岁加入金山集团到38岁辞去CEO之职,期间还完成了金山公司的IPO上市;2010年才正式创办的小米,2024年小米汽车的第一款车型SU7正式上市。

雷军说,小米汽车是他倾尽所有的最后一次创业,可旁人听完总会一笑,按照雷军过往的经历,小米汽车一定不需要他倾尽所有,这样的破釜沉舟,听起来实在过于沉重。

3月28日晚,SU7正式上市,其售价21.59万元,在发布会,最后雷军谦虚的说道,"我觉得小米SU7绝对是我们三年的心血之作,如果大家喜欢,请大家真诚的为我们点赞;如果你觉得我们做得不好,就直接告诉我们,我们一定会认真听取、迅速改进,在这儿呢,恳请各位,我先拜托各位了,要不给大家鞠个躬好不好?"

这段文字,如果你仅仅是用看的,也许你并不会感同身受什么;但如果你像我一样读出来,你会突然之间从后脑勺涌上一股热流,我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像我一样,突然之间很感动。

试问,哪一位车企CEO会在发布会结束之前向全体的用户朋友、经销商伙伴、网端的网友们深深鞠上一躬,并且用上慈父般的语气语,"好不好"三个字,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一种亲切感。

那一刻,雷军升华了。

他不仅是大家口中手握爽文大男主的绝对主角,他的真诚和不懈换来了现在小米汽车。

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要再去聊一聊雷军,虽然全网都在描述他。

有好有坏,有吹捧有赞扬,有吐槽有质疑,有激烈甚至极端的网友用尽全力在保护他,也有各路吃瓜群众,希望从中可以拉回一丝流量。

雷军到底有什么样的能耐让大家如此又爱又"恨"?

在这个喧嚣的汽车市场内,他无疑另类又奇葩。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很多人都说你不了解雷军就不要轻易动笔去写,因为很容易被米粉骂;浩浩荡荡的小米手机的用户们,他们每一位都是雷军强大的后盾,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光芒组合成了雷军想要去尝试汽车的这件事情。

有人告诉我说,不要去试图再问雷军为什么要造车?小米为什么要造车?因为这是无解的,甚至不用答案。

在我们讲述小米汽车之前,花间时间来聊一聊小米的生态链。

如今,走进小米绝大多数体验店,除了固有的手机数码产品之外,在小米体验店当中还有更多的是电视、空调、电饭锅、电扇等等这一类大型的家电,当然,还有小米的密码锁、小米台灯、电动遮阳帘等等这一类小家电。

很明显,小米正在走一条与手机行业PK站完全相反的战略布局。

上述说到的那些家电类的物品,他们通通都将可以归类到小米生态链当中,你有一部手机就可以控制他们所有一切启动的时间,在一个闭环当中,让智能、科技成为支撑他们成长的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最为有趣的一个点来自于,小米生态链,他不仅仅是一个闭环当中存在的,他的每一项家电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去PK我们耳熟能详的家电品牌。

他的生态竞争不是被打包的,而是单独成个体。

在这一点上,小米几乎是国内生态链体系当中唯一家。

很明显可以看到的一点,小米是愿意让他旗下的家电产品自成一派,发展成在这一个单独派系里面的独自品牌,虽然他的名字还叫小米;但他所承接的是一个精致、具有性价比、市场竞争力,最后才是出自小米品牌的一个产品,需要回归市场本身,去做不断完善。

而如今在小米汽车上,我们看到的是小爱同学,雷军团队将小爱同学植入到了车机系统。在这一轮的PK当中,小米会显得更加容易一些,他是先有了车机,再去植入,所谓的融合性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起码大家省去了不少了解小爱同学的成本,但这个事情并不是小米汽车最大的优势所在。

在过去,大家还记得小米手机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为此我采访了几位我身边的男性朋友,想听听他们对于小米手机的看法,在这个问题之下很多人告诉我,当年的小米手机就是把价格打下来,极高的性价比,全面的配置,让当年的手机市场眼前一亮,杀出这样的一匹黑马,只能说年少有为。

在国产手机还没有把握住光明的时候,很多人手中握的大抵都是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好像我记得有钱人才买苹果吧。

当年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上,巨幅的手机海报几乎都来自于三星,摩托罗拉。

那些外来品的存在,对于我们有着无限的冲击力,而创造一个全新的模式,改变固有的认知,我想这应该才是小米手机所谓的"横空出世",最大的亮点。

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告诉我,当年小米手机开创了线上售卖,直接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减少中间环节,从而直接降低成本。

而这一点创新,也让当时的年轻人嗅到了很多新鲜感。

2010年,是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一年。

2010年2月,摩托罗拉公司宣布计划在2010年第一季度将公司完成一分为二,两公司均沿用摩托罗拉的品牌和名称。

2010年3月3日,雷军创立小米科技公司,初期产品以手机为主,号称为发烧而生,采用创新的互联网销售模式。

2010年4月,三星集团成立智能手机特别小组,专攻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

2010年6月8日,第四代iPhone 4于在美国Moscone West会展中心举行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发布。

为发烧而生,这是小米手机的核心口号;这个口号一晃就是14年,2024年的当下,依旧是那个雷军,站在聚光灯下,我们讲述的却是另外一个故事。

一张在2021年的照片被我找了出来,2021年4月1日,雷军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蔚来汽车CEO李斌和理想汽车CEO李想站在一起合影。

2021年,小米手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出货量为1.903亿台;据小米集团港交所公告,2021年总收入达到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

雷军用一个10年,将小米手机做成了全球第三。

那一年,汽车市场早已替换了各种角色。比亚迪崛起,造车新势力们各自游走在资本、销量、品牌、渠道各色角色之间。

蔚来、理想、小鹏他们还是当年的三兄弟;据说在那张几人的合影之后,雷军说下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指今后的电动汽车市场,剩下的必然是凤毛麟角,鼓励兄弟们多加努力。

就在这张合影之前,雷军刚刚宣布小米造车,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研发新一代电动轿车。

故事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有波澜,但确实发生了,就在某些我们看不到的节点,在水面的水滴,划开了一个又一个的涟漪。

做大事者从来不需要敲锣打鼓的告诉各位,运筹帷幄才是真相。

2013年,雷军曾两次拜访过马斯克,顺便买了两台车,两台特斯拉Model S,自己开一台,然后拆了一台。

在2015年和2016年,他以个人名义先后投资了蔚来、小鹏;又以小米和顺为在新能源智能车产业链上投资布局也颇不少。

在我们看不到那些地方,雷军的手伸得很长。在有效的资料当中,可以查到一丝端倪,他涉略了很多产业链,甚至有电池原料公司,各种零部件,当然还有汽车本身。

如今将时间线规整一下,其实不难发现从小米手机刚起步的那几年,雷军就已经开始研究汽车。

小米汽车应该不是什么偶然的突发奇想,也不是任何的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或许他一直就是深埋在雷军心目当中需要被发掘的。

此刻的他,深谋远虑。

小米手机的成功,让我们重新意识到了新时代新青年体系之下,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平团去包装和营销自己,这是雷军很擅长的地方;和消费者直接对话与交流这样的形式,提高了小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用户相信你。

这种相信一直延续到了小米汽车。

从3月28日上市至今,小米汽车一直登顶热搜榜单,在粉丝眼中,这一款倾注了雷军三年的心血之作完美之际;哪怕是有车评人在视频当中说出了一些所谓的真实感,也会被粉丝们群起而攻之。

大家对于小米的热爱,延续到了小米汽车,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源源不断对于雷军,对于这个品牌的喜爱。

这样想来,雷军在小米汽车发布会,最后的那一鞠躬,显得如此珍贵,我不知道那一刻米粉们会不会热泪盈眶。

雷军依旧还是那个雷军,依旧如同2021年第一次登上发布会舞台一样,谦逊、温和,操这一口湖北口音的普通话,却说出了他对手机市场的野心和未来的定夺。

我想,这样的人的确应该人人都爱。

我第一次看小米汽车的发布会,我便惊叹到雷军作为CEO,他竟然会使用"好不好?要不要?大家听懂了吗?需要我再说一次吗?"类似这样的字眼,这番对话令我大吃一惊。

在汽车行业发布会当中,每一个CEO都是自信满满,无论是对着显示屏苍白的念稿子,还是那些自负,到可以脱稿甩出流量之词,尽快不怪的,我们总觉得他们就该那样,站于品牌之端,那一刻他们就该是王。

可雷军不一样,他真的不一样,他礼贤下士,兢兢业业,他每一个不紧不慢的语速当中,似乎都在迁就用户,而这些真的不是每一个CEO可以做到的。

我似乎慢慢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喜欢雷军。

昨天,我去到小米体验店去看SU7,那般的门庭若市的确有些惊讶,无论是米粉,还是偶尔路过的消费者,他们都会说到,这就是小米汽车;小米真的把汽车造出来了。

身边的一位长者还说到,我用的就是红米。

此刻我想我知道了,为什么小米汽车能够有那么大的热度?

在前几年小米手机为他铺垫了太多市场,做到全世界出单量前三,这也意味着全世界手拿小米系列手机的人是不是都该知道雷军要造小米汽车了。

为发烧而生,也许也是为自己而生吧。

当一个品牌足够闪耀时,大家只会看到他光鲜亮丽的一面,那些在岁月匆匆里艰难苦恨,我们会刻意选择避开;曾经小米手机是那样,如今的小米汽车也是一样。

很多人都说在北京小米科技园内,办公楼的灯几乎每日灯火通明,当年雷军是如何挽救小米手机命悬一线的,如今雷军还是一样,为了小米汽车博一博。

在小米汽车还没正式上市之前,很多人都会疑问在这个时间段再去进入造车行业会不会太晚,而雷军的答案是后发优势。

也许只有与他亲密接触过的人,才能够明白,雷军所说的后发优势,不仅仅是他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还有更多心理上的。

万众瞩目的车型上市,价格一旦公布,必然会迎来各种分析。从上市大定开启,再到如今往端流出的"想退大定而不得",以及"试驾完小米SU7决定退单"等等这样的新闻也不绝于耳。

小米汽车在众多传统的造车品牌之下,的确压力山大;无论如何,他才3年,而别人已经欣然走过30年甚至更久,我想我们应该给他更多机会,这不仅仅仅是对于雷军个人的喜爱,对于小米品牌的认可;也许更多的是不希望中国失去一个依旧充满实干精神的实干家。

在与别人的实际差距当中,压力化成动力,才是雷军享受最后一次创业的过程吧。

文|小花姐姐

图|网络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焦点
越南腰果、泰国椰青等在中国卖爆,进博
越南腰果、泰国椰青等在中国卖爆,进博会成海外品牌入华第一站

每年春天,当柬埔寨、越南等全球腰果主要产区迎...[详细]

专栏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