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10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84.2万辆,同比增长7.5%,较9月的192.2万辆下降4.2%。其中,汽车部门10月份销售汽车92万辆,同比增长9.3%,比9月份的98.1万辆下降5.9%。
纵观10月车市,洪光MINI排名第一;日产轩逸和大众新朗逸分别从第3和第4上升至第2和第3;秦销量环比下降,排名第4,比亚迪韩和比亚迪海豚紧随其后,分别排名第5和第6;
六个名次之外,丰田凯美瑞、丰田卡罗拉、大众新宝来、丰田雷凌、本田雅阁、大众速腾、大众帕萨特等合资车表现强劲。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Model3和宝马3系跌出榜单,吉利帝豪和长安逸动成功上榜。
具体情况如何?让我们来看一看!
TOP1:洪光迷你
10月销量:41,255辆
作为名副其实的“国民代步车”,洪光MINI销量持续火爆。10月份,洪光MINI销量为41,255辆,同比下降1.8%,较9月份的37,416辆增长10.3%,排名第一。
油价高企,洪光MINI解决了年轻人希望通勤上班出行成本低的“痛点”,家庭主妇希望接送孩子上下学更方便的“痛点”。只要这些“痛点”依然存在,像洪光MINI这样的微型电动汽车就会继续畅销。
中国汽车市场的“魔力”在于,任何一个看似蓝海的市场,都会迅速变成“红海”。五菱洪光MINIEV普及后,A00级电动车异军突起,但市场和用户更信任这位“先锋”。
而且五菱汽车一直致力于不断升级这款车型,马卡龙版、GAMEBOY版、敞篷版的相继出现足以证明这一点。未来,五菱汽车可能会推出洪光MINI的复古改装版,值得期待。
TOP2:日产轩逸
10月销量:40,504辆
轩逸号称“小天籁”,市场表现非常稳定。10月份,轩逸销量为40,504辆,同比下降3.3%,较9月份的35,926辆增长12.7%,排名第二。
轩逸是国内车市最畅销的车之一,销量很不错。这是因为轩逸不仅口碑好,而且各方面性能均衡,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用车需求。
不过对于追求个性的消费者来说,轩逸的吸引力并不是特别大。毕竟是实用的“桶”型,整体“适中”,没有什么“过人”的特点,尤其是动力方面。
目前轩逸还是可以发挥日产的品牌背书,产品力均衡,性价比高。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燃油汽车遇到了一定的挑战。轩逸要想撑起来,还是需要努力的!
TOP3:大众新朗逸
10月销量:32,540辆
和轩逸一样,朗逸也是中国车市的常青树。10月份,大众新朗逸销量为32,540辆,同比下降14.1%,较9月份的35,013辆下降7.1%,排名第三。
朗逸诞生于2008年,产品力均衡。14年来,朗逸获得了超500万车主的青睐,连续9年蝉联合资品牌单一车型销量冠军。时代变了,朗逸也需要与时俱进。新朗逸/新朗逸星辰版进行了创新。
对于热爱大众的消费者来说,新朗逸还是继承了朗逸家族的大气和沉稳基调。标志性的水平进气格栅再次进化加大,视觉上更有气势,绝对是家庭出行的首选。
对于年轻人来说,点阵星空更年轻的前脸更运动,这是前所未有的。能突破大家对“大众”的固有印象,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或许值得期待。
TOP4:比亚迪秦
10月销量:32,068辆
有意思的是,比亚迪秦10月销量环比下滑。10月份,比亚迪秦销量为32,068辆,同比增长16.1%,较9月份的37,415辆下降14.3%,排名第4。
在激烈的国内车市竞争中,想要成为“颠覆者”,在所有同级车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越级硬核实力。作为首款搭载DM-i超级混动系统的车型,秦PLUSDM-i成功实现。
毫不夸张地说,秦PLUSDM-i打破了传统燃油车的壁垒,带来了更年轻化、更超值的用车体验,向大家展示了其全方位超越同级车型的颠覆性价值。
无论是动力性能还是经济性,秦PLUSDM-i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价格甚至优于合资的双擎和混动产品。凭借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秦加DM-I将在紧凑型家用车市场开创更大的天地。
TOP5:比亚迪韩
10月销量:31,468辆
比亚迪韩凭借其硬核实力,赢得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10月份,比亚迪韩销量为31,468辆,同比增长183.9%,较9月份的31,336辆略有上升,排名第五。
更重要的是,在汉之前,虽然中国品牌在SUV细分市场超越了合资品牌,但是轿车领域,尤其是中大型轿车领域,一直是中国品牌的软肋。
在比亚迪韩的带动下,中国品牌轿车终于成功打入中大型轿车市场腹地,结束了以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大型轿车市场的垄断格局。
写在最后:
从10月份汽车细分市场排名来看,中国品牌汽车有6款车型上榜,分别是MINI、比亚迪秦、比亚迪韩、比亚迪海豚、吉利帝豪、长安逸动,比上月多两款,进步明显;
日系车有5款车型上榜,分别是轩逸、凯美瑞、卡罗拉、雷凌和雅阁,与上月持平;
德系车有四款车型上榜,分别是新朗逸、新宝来、速腾、帕萨特;名单上没有车型,比如美系,韩系。
综合来看,德系车下滑非常明显,日系车有一定压力。国产车面临全面崛起的“拐点”。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