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依崤函,汤汤河水奔涌。七千年前,黄河边的仰韶先人在黑土和烈火中,用懵懂的智慧和勤拙的汗水,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小的符号刻划在陶碗的碗口外缘黑色宽带纹上,造就了中华文化中最早的品牌。
从西周分封领主的官工印记,再到明清时期具有传承谱系手工技艺打造而成的老字号,中国品牌理念源远流长。品牌,在文化传承和技术创新中不断锻造,凝结成企业的无形资产。
2022年12月9日,南方周末集合各界菁英举办“2022中国民族品牌创新发展论坛”,论坛现场大咖云集,致力于发掘民族品牌创新路径及未来趋势,促进民族品牌紧抓时代机遇,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
趋势与发展:从民族品牌1.0到4.0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古代品牌中蕴含的质量溯源和责任追责思想使得老字号品牌得以穿越数百年传承至今。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民族品牌的兴起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同频共振。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在民族品牌的建设发展中,学习、探索并不断进步,一系列家电、棉纺工业的品牌迅速发展,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互联网、手机的兴起,90年代民族品牌创新速度加快,覆盖行业更加广泛,市场在品牌发展中逐渐发挥主导作用。千禧年之初,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的浪潮汹涌,将民族品牌的弊端和缺陷暴露无遗,但同时也推动民族品牌国际化步伐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发展。
全球化时代,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民族品牌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民族品牌建设提出新要求,当前亟需打造和培育出一批高端民族品牌。为此,南方周末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品牌的发展格局”,探讨民族品牌未来发展路径与展望。
二十大之后,中国企业家如何从“新”出发?未来数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时期。从中国民族品牌的发展趋势来看,品牌策略的确立和实施是不断更新迭代的长期发展过程。
民族品牌建设需要久久为功,这与全球化时代强调的可持续发展愿景一脉相承。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将围绕“二十大后的中国经济与企业应对”,为企业提供应对新形势思路策略。
洞察和机遇:民族品牌的下半场
从“物勒工名”制度锻造的诚信品德,到明清商业伦理中讲究道德与信誉的为商之道,“信用”“和睦”“仁爱”等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文化价值观深刻影响民族品牌建设与发展,涌现一批集产品和信誉为一体,因工艺严谨、选料地道而拥有旺盛生命力的老字号品牌。这些品牌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延伸工匠精神内核并构筑起商业与文化融合的桥梁,成为中国品牌族群的瑰宝。
围绕“守正与创新”,茅台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高嵩将通过对品牌内在价值观和外在美誉度的双重战略性剖析,阐述品牌韧性何以在经济周期中发挥作用并推动民族品牌行稳致远;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厂长字成将结合时代变迁与中国工业创新,分享百年品牌如何守正创新、与时代共振;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全媒体互动中心总监郭建晨将从实践经验出发,结合恒源祥品牌发展历程,讲述老品牌续写创新传奇的品牌塑造过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低碳环保等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制造拓展海外市场版图,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理念不断迭代……如何立足时代潮头?如何在新兴市场中寻得先机?大孚飞跃总经理刘网生针对时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讲述国潮3.0时代,民族品牌与年轻人共鸣共振的创新路径。
近年来诸多老字号品牌在新业态的激荡下,焕发新生活力。老字号品牌的长久传承在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民族情感联结,在产品生产和品牌塑造中所融入的文化价值观通过产品本身传递价值主张,不断激发消费者积极的民族情感联想。
因此,推动当代中国民族品牌振兴,要抓住传统老字号品牌精神内核,又要有开放环境和国际化视野,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创新传承传统工艺技术的文化内核,在技术创新、管理升级中锤炼本领、开拓蓝海。
在本次论坛圆桌对话环节,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总部总经理朱佳怡、广药潘高寿华东大区总经理白红疆、上海荣正企业咨询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敏将共同探讨品牌焕新路径,赋能百年品牌发展新气象。
关于民族品牌建设的思考精粹和实践凝练,在一代代企业家上下求索中沉淀于心,深耕于行,也是本次论坛的重磅议题。南方周末始终坚持讲好品牌故事、传播品牌声音,关注国内重点民族企业热点事件,以深度品牌挖掘报道加以解读。
12月9日,2022中国民族品牌创新发展论坛,敬请期待!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