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手机巨头陆续传出砍单的消息。据媒体报道,苹果计划将新iphone的产量削减至少300万部,并将全年手机产量目标下调至8700万部;三星电子计划在2023年生产约2.9亿部智能手机,同比下降13%。
11月10日,多位接受《证券日报》采访的国产手机厂商负责人表示,在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库存水平高企是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今年,企业一直在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出货目标和预算。预计今年11月受促销旺季影响,出货量将有所增长,但四季度订单减少现象仍将持续,同比降幅超过10%,全年整体收缩20%左右,明年相对维持。
“过去一个月,手机厂商的库存有所减少,但这是短期现象。目前手机厂商削减订单的影响在供应链上持续传导,部分手机模组工厂已经停工。”一位手机供应链人士告诉记者。
手机制造商继续减少订单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迪表示,苹果供应链公司富士康已经提前两个月缩减产能,预计占全年总产能的10%。鉴于目前销量远不及预期,现在苹果再次要求和硕和Luxshare两家代工厂削减iPhone14/Plus的产能,转而生产Pro系列。
另据媒体报道,三星电子还计划在2023年生产约2.9亿部智能手机,同比减少13%。对此,苹果中国内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市场复杂多变,已经有了出货量的调整计划。三星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确实在今年前三季度对订单进行了调整,从第四季度开始库存减少的效果逐渐显现。”
虽然近年来高端手机市场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在全球消费电子需求下滑的背景下,原本占据该市场主导地位的苹果、三星等手机巨头也未能幸免,“机海”战术难以继续奏效,整体利润和市场销量无法保持高位。
今年以来,国内手机厂商持续减少订单。据知情人士透露,vivo和OPPO都在第二和第三季度减少了20%左右的订单,小米也将全年目标从2亿台下调至1.6-1.8亿台。“由于需求持续减少,今年二三季度手机价格大幅下降。第四季度手机厂商的备货量和订单量比去年下降了10%以上,全年收缩率在20%左右。”某国产手机厂商负责人表示。
“今年手机市场旺季不旺。厂商手机库存处于高位,削减订单和去库存的现象将贯穿全年。预计全年整体订单量将减少20%左右。不过,市场也在酝酿新机。目前国内手机厂商正在向智能硬件产业链延伸,积极争取2023年向海外扩张。”咨询公司Navers的分析师李怀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供应链是跨国界的。
目前高库存很难实现快速“降温”,这是手机厂商最大的困扰。
手机上市公司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音信控股存货达95.98亿元,同比增长26.64%;小米集团存货601亿元,其中产成品存货324.9亿元,同比增长35.7%;酷派集团存货从去年同期的7122.6万港元增加到9732万港元。
工信部优质顾问项立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库存是手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大部分厂商将其归咎于供应链问题,但本质上是市场需求在退潮。在营业收入规模同比持平或减少的前提下,如果企业未能有效实施存货管理,将导致原材料积压、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存货指标大幅上升,存在存货跌价的风险。”
“手机厂商的库存依然很高,这也和新机整体创新不如预期有关。随着第四季度厂商在'双11 '等新一轮促销下继续去库存,明年年初开始备货新机,我们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手机市场高库存的现象有望初步缓解,第二季度市场需求将略有回升,国内渠道库存将接近正常水平。”海通证券科技行业资深分析师李璇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手机厂商的削减订单潮,手机显示驱动器、面板、芯片等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链环节面临高库存、低价格,相关企业业绩受到影响。根据群智咨询报告,2022年第四季度,显示驱动芯片价格将降至2021年初的水平。芯片巨头联发科削减订单20%;TSMC关闭了一些EUV光刻机以减少产量;SK海力士和Micron正在节省资本支出,以应对库存问题。
但在手机产业链中,上市公司的布局和跨界新兴领域的动作也在逐渐显现。虞舜光学科技近日公布,今年10月,手机镜头模组出货量为10031.4万片,同比下降12.8%,但车载镜头出货量同比增长50.5%,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变化;晶研科技表示,目前,折叠屏手机铰链项目已获得量产订单;今年第三季度,维诺出货1000万块手机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占7.3%的市场份额。该公司表示,它与荣耀、小米和OPPO等许多品牌客户保持着密切的供应关系。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海岸营销策划机构首席顾问梁表示,“目前整机、芯片、面板企业都在缩减产能,这是行业寒冬中度过危机的方法之一。同时,加强库存管理,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抓住折叠屏、汽车智联等新兴产业,实现差异化产品布局。跨界正在成为手机行业的新趋势。”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